事情还得从公司8月30日召开的全员会议说起,那个曾经估值150亿元、融资25亿元的国产GPU公司「象帝先」当天宣布公司正式解散并全员终止劳动合同。
就是这么意外,就是那么突然。
这次“解散”背后的导火索是「象帝先」与之前的领投方签订的对赌协议,承诺B轮融资规模要达到5亿元。由于目标未达成,股东发起了诉讼。
入不敷支是关键。
成本
1、IP 授权成本
公司在发展初期就选择了GPU IP 授权的技术路线 —— 英国 Imagination Technologies 的 IP 核授权。
2、人员成本
早在21年时,「象帝先」在电子科技大学招聘宣讲上就曾经透露公司人员规模已超过200人,姑且不算后来的新增和裁减的人员数量,按照公司在招聘网站上显示的人员平均薪酬2.5万-5万(16薪)去计算,公司年均人员成本就达到8,000万-1.6亿元,而且还没包括高管的额外薪酬。
据凤凰网科技报道,2023年末,员工规模达到了巅峰的800多人,在本次风波爆发前,还剩下400余人。
「象帝先」前员工透露1,
- “有薪资纠纷的超过这个数字,保守估计有600人,粗略估计欠薪总额在4000-5000万元之间。”
- 最近公司账面资金仅剩下1500万元左右,但人均月工资成本就要五六万元,账面拉不平。
3、研发成本
有芯片大厂算过这么一笔账2:
- 14nm工艺芯片,流片一次需要300万美元左右(折合人民币2170万)
- 7nm工艺芯片,流片一次需要3000万美元(折合人民币2.17亿)
- 5nm工艺芯片,流片一次更是达到4725万美元(折合人民币3.41亿)
虽然上述数据没有找到具体出处和了解到最新的流片价格情况,但流片的成本是大差不差的。
「象帝先」并没有透漏其天钧一二号究竟用了哪种纳米制程,但天钧一号公开信息显示是顺利流片并一次就点亮的。这里或多或少也有几个亿的流片成本吧。
再者,一家初创企业在“北京、上海、重庆、成都、苏州”弄了5个研发中心,人员分散,协助困难,都想啥呢?
收入
1、产品收入
国产GPU的主要客户就是来源于信创市场。 但这个市场在采购上有点特别,华为的芯片基本是占据了采购额的一半以上,剩下的才轮到其他国产GPU厂去瓜分。
「象帝先」目前共有两款产品,其中天钧一号在2022年9月发布、2023年6月量产,天钧二号在2023年9月正式发布。
虽然没有过多确切的信息,但网上其他信息渠道所获知的情况是"目前象帝先这两款GPU产品还未实现大规模量产和商业化"
2、融资“收入”
2023年,公司按照120亿投前估值寻求融资没有结果,后面降低估值到80亿依旧没有找到投资。3
- 估值高,要谨慎;
- 前轮带对赌协议,要谨慎;
- 人员及其成本过高,要谨慎;
- 产品未量产(收入存疑),要谨慎;
- 客户不确定(收入存疑),要谨慎;